中文科
本校為培養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如童書創作、童詩創作、竹蜻蜓心意卡、創意揮春設計比賽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中文科目標
1.1提高學生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增進語文基礎知識及其他生活知識。
1.2培養自學語文和各種思維能力,建立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1.3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及課業,發展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1.4培養文學欣賞能力及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陶冶性情。
1.5培養主動學習和積極的態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1.6加強對中華經典的認識、欣賞和記誦。
2019-2020年度,本校為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中文科課程中加入童詩教學及童書教學。
童詩教學
為提升老師對童詩的認識,本校特別邀請現任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副教授及著名詩人王良和博士進行中文科教師講座,分享童詩教學的選材和賞析方法。
在童詩創作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分享童詩,引發學生利用聯想,創作童詩。
童書教學
為引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學校在本年度加入童書教學,期望培養學生喜愛閱讀,並逐步培養出學會閱讀與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校期望通過童書的閱讀引入課堂,讓學生喜愛閱讀,樂於閱讀,從而幫助他們提升閱讀、審美和思維的能力。
童書教學選取著名繪本作家賴馬的繪本,選取圖書包括﹕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早起的一天 |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 |
慌張先生 |
朱瑞福的游泳課 |
精彩活動回顧﹕
文言文教學
為培養學生對古詩閲讀的興趣,以及讓學生多接觸中國古代文學,學校特別在六年級的升中銜接課程中,選取音節優美、琅琅上口的文言文篇章和古典詩歌,引導學生多誦讀、感悟作品的情意。其中,《木蘭辭》深得學生喜愛,當中更不乏非華語學生。女同學也「巾幗不讓鬚眉」,絶不比男同學遜色。大家都能瑯瑯上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校透過朗讀,讓學生更深刻體會《木蘭辭》的意境。
中秋文化日 以遊戲教授中西文化
(學校相簿連結﹕http://www.tytaps.edu.hk/it-school/php/webcms/public/mainpage/main.php3?lang=zh)
)
![]() |
|
踢蹴踘 重演古代足球運動 |
玩投壺遊戲學做文人雅士 竹蜻蜓學直升機原理 |
傳媒報導連結﹕(香港01 2019年09月13日)青衣商會小學中秋文化日 以遊戲教授中西文化)
庚鼠賀歲迎新春
大紅燈籠高高掛 — 多元文化的盛放與傳承
衣商會小學素來以「兒童為本」的理念,透過語文學習及活動建立孩子多元的價值觀,尊重中國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同時,對不同國家文化表示欣賞、接納及尊重。
(觀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3A8QdAJ4E&t=18s)
繪本世界無分國界,充滿幻想—青衣商會小學秉承「創新•實踐•體驗」的理念,繼全校共讀山姆.麥克布雷尼(Sam McBratney)的新作《最親愛的熊寶寶》引發「不一樣的聖誕音樂會」後,農曆新年將至,我們又一起共讀《巫婆阿妮過新年》引發「大紅燈籠高高掛 — 多元文化盛放與傳承」的新年活動。
![]() |
|
透過新年慶祝活動 展現多元文化 |
繪本共讀《巫婆阿妮過新年》 |
|
|
大紅燈籠高高掛 |
用心經營早會 讓多元文化盛放 |
>
傳媒報導﹕
1.(星島日報2020年2月3日)青衣商會小學致力協助非華語生學習中華文化
2.(明報2020年2月3日)青衣商會小學非華語生寫童詩學中文
3.(商報2020年2月3日)青衣商會小學致力協助非華語生學習中華文化